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特色小镇的经营者来说可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市场上文旅小镇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淘汰一批路线跑偏的特色小镇。
自从中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各地方省市县积极响应,纷纷建造各自的特色小镇。建造特色小镇如此之多,以至于现在的特色小镇同质化严重,复制与抄袭泛滥。在这个大环境下,更是有许多小镇开发投资量大,最后却惨遭破产的例子。
当一些特色小镇经营者看到如此市场现象时,变得犹豫不决,望而却步,不敢继续投资,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殊不知正在此时,一些文旅小镇的事业已经渐入佳境,蒸蒸日上。
彝人古镇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是伟光汇通文旅古镇的开山之作,始建于2004年,历经十年,古镇核心区全部建成,目前在文旅小镇领域成为业内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彝人古镇是集文化景区、旅游集散地、城市会客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并获评国家4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美十大主题公园,总规模3平方公里,2017年旅游人次1150万,近2万人在此就业和生活,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亿。
走旅游路,打特色牌
△彝人古镇近年来吸引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在云南旅游第二次大开发的背景下,伟光汇通以彝族文化为灵魂,恢复德江城的建筑风格,开发运营特色小镇,带动楚雄的文化旅游发展。
2005年4月,彝人古镇应运而生。次年7月火把节期间,古镇正式开放运营。经过10多年的运营,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各方面不断提升,尤其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吸引了云南省内外各大旅行社的目光。目前已有数千家旅行社签约彝人古镇,将其列为滇西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
据了解,彝人古镇每年有上千万人次的客流量,其运营关键在于抓住了彝族文化的灵魂,同时实现了现代商业便利和生活化场景的融合。
比如,8月5日至9日,在彝人古镇举行的彝族火把节中,“火把印象”体现了彝族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场景,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此次火把节最大的亮点。
古镇里的彝人部落、姑娘房、土掌房等充满浓郁彝族风情的建筑,豆腐房、酿酒房、铁匠铺等体现彝族祖先生活的场景,让游客更真切地感受到彝族生活方式的传承。
出文化彩,带百姓富
△游客在云南楚雄彝人古镇点燃火把
△彝族民间绣娘在楚雄市彝人古镇茶花溪做绣品
彝人古镇开发之初就确立了把彝族文化作为古镇的灵魂来建设,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彰显彝族文化特质。并充分考虑旅游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变化,不断升级迭代,增强体验性和场景感,让游客在这里可以穿越到彝族原生态的场景里,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
位于古镇核心地带的彝人部落较多地参照了传统彝族村落的建筑设计,比如,毕摩居住的房间、苏尼房、苏尼的神坛,还有典型的彝族村落的姑娘房等。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在彝族人心目中,毕摩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彝族文化的守护者和精神象征。
于是,伟光汇通专门到彝族村落邀请第十三代毕摩鲁成雄,每晚在彝人部落和毕摩文化广场举办“祭火大典”,由鲁成雄亲自完成祭火仪式,坚持彝族文化的特色。
除毕摩以外,还有一群人的命运因彝人古镇的建设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工作的90%的员工是附近居民,古镇从开发到运营解决了近2万人就业,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亿元。
彝人古镇已成为依托文化旅游拉动楚雄当地产业发展、解决居民就业的一个重要引擎。在彝人古镇,一位客栈工作人员每月的收入能达到2600元左右,普通客房服务员大概收入2000元,比之前在家种地增加了不少。
据悉,截至2018年6月底,彝人古镇共接待游客645.16万人次,进一步凸显了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是极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从边远小镇转向彝族文化与自然生态交融的旅游古镇,彝人古镇一直在创新、突破、跨越。
在众多优秀的文旅小镇中,除了尽情展示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的彝人古镇外,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也是毫不逊色的,该小镇更是采取了大胆创新的打造手法,堪称中国版的迪士尼。
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
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是华谊布局的重要一环,也是湖南湘江新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小镇位于长沙市中心以南、湘江以西、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中心内,是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体验、休闲度假圣地、是集建筑旅游、电影旅游、科技旅游、创意旅游、非遗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资源,是湖南省重点项目。
小镇总投资34亿元,规划总用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小镇引入“电影IP”这一关键词,选取“意大利风情小镇”和“老长沙小镇”两个主题。
自小镇落址新区以来,旨在打造集电影拍摄、电影体验、电影娱乐、电影主题展览、儿童电影学院、民宿客栈、餐饮娱乐、衍生品以及民俗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等多元素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体验地,成为最LOCAL生活方式的传递者。
融入电影美学思想
面对现代工业社会建筑的死板和生活的同调,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崇尚“修旧于旧,复古于古”的美学思想。
小镇以电影场景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体验地为核心,建筑风格以还原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古镇、文夕大火之前的老长沙城市景象为原型,将整个小镇建筑做旧修复,融入电影美术场景,带给游客最美的视觉体验。
对于意大利古城和老长沙建筑的还原,让漫步于此的游客感受到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同时又能感受到中西历史的相似性。
小镇倾力打造具有电影美学感的建筑,不仅仅局限于风格和布景,更是融入了多部华谊的经典电影场景,让荧幕里的光影照进现实,给游客独特的电影场景体验。
小镇耗资一亿多元将江南各地未被保护的戏台、祠堂等近万平米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迁移至老长沙小镇,以电影美学的手法,修补及保护、还原、再建古建的历史原有风貌,传承古老的历史文化。
两种文化对撞和交融
除此之外,小镇充分利用环境、文化优势,还原了迷你的意大利中世纪古和文夕大火之前的民国长沙景象。
文化的对撞和融合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在生活方式上也有所体现——小镇可以实现中午吃湘菜,下午喝地道意大利下午茶的愿望。
到了夜晚,可以恣意切换生活模式,可以选择融入到意大利浪漫喧嚣的街头,也可以徜徉在老长沙的石板路听“月亮粑粑”的童谣。
小镇让两者在碰撞火花的同时,实现跨文化、跨地域的充分融合。
七大业态齐驱
小镇包括华谊IP、主题餐饮文化、特色文化小店、主题民宿客栈、手工艺体验、婚俗及婚庆文化和儿童成长中心七大业态。
从2015年7月正式启动意大利小镇的业态引进,与意大利四大区达成合作,已于2016年6月13日和6月15日在意大利温布里亚大区和马尔凯大区召开了媒体发布会,引入近百家具有历史文化的产品,做到“一店一品”,避免产品同质化,区别于传统文旅小镇产品雷同化和单一化的产品模式。
从2016年3月开始老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进,组织4个小组深入湖南各地州市及长江流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进行走访、沟通、对接、洽谈等相关工作,累积沟通民俗文化项目及非遗传承人或传承企业233家;其中非遗手工技艺类69家、传统食品、美食及小吃类123家、演艺类41家。目前仍在持续进行挖掘工作。
一个小镇的失败可能会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但是肯定也会与小镇自身的运营打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好小镇打造的全流程,确保小镇前期的正确选址,合法拿地,精准规划,顺利融资,合理打造,引入IP,持久运营,创新营销等一系列流程顺利进行,才是小镇能够万古长存的关键。
2018年12月14日至16日,分别在文旅小镇投融资、开发拿地、IP与产品、运营及营销有所建树的六位大咖将相聚一堂,在文旅帮迭变大学举办的《文旅景区与综合体开发运营研修班》,带领大家走出打造文旅小镇的重重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