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旅游项目发展趋冷,游客减少或者下滑的大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的投资人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旅游演艺因为其动态的产品形式,被很多项目方看中,力求作为突破口。
但在聚城视界总经理刘峰接触过的几百台旅游演艺而言,真正能够成为市场主角的演艺项目还是凤毛麟角。大部分的演艺项目还只是一个配套的角色。旅游演艺的确可以成为很多项目甚至未来旅游产品的突破口,但是当下发展之路却并不是那么健康。
选址高于一切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演艺产品主要是实景演艺和剧场演艺两大类。很多投资人对于旅游演艺项目并不是很了解,主要看的就是一个大气、一个热闹、一个新奇。总会主观的去评定这个项目的好与坏,还有未来预期。
因为无知,所以无惧,因为无惧,所以在自己的景区旁边就开干。
其实相对于景区选址,旅游演艺的选址更为重要。因为景区如果资源优质,可进入性强,就可以保证景区的健康发展。但是旅游演艺还需要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就是游客基数。
因为传统旅游演艺不光是前期打造成本高,后期的演出运维成本也是非常之高。如过无法保证上座率,那带来的就只能是持续性的亏损。
对于专业做旅游演艺的公司而言,例如宋城系列,在选址上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有一个共性的选址特点,那就是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点都是旅游目的地。即使这样的选址,也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保证盈利。
传统的旅游演艺,对于传统的景区的破局,其实并不是一剂良药。毕竟在传统景区周边盲目上马的旅游演艺项目,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市场热度,但是就演艺项目本身,就无法维持日常运营,又谈何为景区引流呢?
所以千万要注意选址的硬性问题,不是每一个景区都玩得起传统旅游演艺。
投资都是过亿
对于中国目前的旅游行业环境而言,虽然投资趋冷,但是仍然充斥着暴发户的气息。不过不是那个定个小目标,先挣它一个亿,而是先投它一个亿。对于国内这些主流的演艺而言,真心都是身价不菲。
先不说项目本身花多少钱,单单就导演的“出场费”,动辄就是几千万甚至过亿,真心感觉这个人民币有点像大风刮来的一样。
一场演出的制作成本,动不动就要过亿甚至几个亿,难道做这个项目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给老板自己做后花园,搭个大戏台?如果是为了挣钱,那这几个亿的投资要多久才能挣回来呢?
再加上大额的演员人工费、机械维护费、耗能费、设备折旧费等等,这项目是要做到什么层级才能保证不亏钱呢?动不动就花一个亿,那可是一个亿,不是一百块、不是一万块,可能这一台演艺的成本都能拿下一个上市公司了吧?那样是不是挣钱的机会更大呢?
导演设计团队要找专业的
中国的面积大、人口多,市场也大,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机会。在旅游演艺备受追捧的当下,凭空诞生了很多的旅游演艺“知名”导演和团队。
这里面很多都是跨界而来,有的可能是做电影电视的;有的可能是,做节庆策划的;有的可能是做各类晚会的。但是,真正的旅游演艺,真的是这些“专业人”能做的吗?
没有高质的导演团队,哪来高质量的演艺产品。导演团队的鱼龙混杂,直接让国内的旅游演艺产品参差不齐。更多的是现代科技与灯光的拼凑式结合,徒有其表,没有其魂。
国内的旅游演艺产品很多,但是真正的好产品却是屈指可数。旅游演艺是靠大众市场存活的产品,不是服务小众的定制化产品,同时也不是所谓的情怀产品。
因此旅游演艺对导演团队的要求更甚于其它的表演形式,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洞悉大众的需求,了解大众的艺术认知形式。产品的表演形态既不能太高大上,也不能太下里巴人。
所以旅游演艺项目的导演团队筛选准则是:不选贵的、不选知名的,只选对的。
打破观演关系
当下不缺能看的旅游演艺项目,缺的是捆绑游客的好演艺。让游客深度体验参与,才能更好的让游客开心,因为任何旅游项目的终极追求都只是一个让游客乐呵。游客开心,一切就都有了价值,游客不开心,一切也就都会沦为垃圾。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做出类似产品的公司,真心没几个。不知是没有理解参悟透,还是都有着自己的情怀,不愿意轻易改变。
其实,现在大家都在追捧的沉浸式,就是观演关系的一个突破。但是目前国内的所谓沉浸式还只是做到皮毛,所谓的沉浸式还只是场景沉浸。场景沉浸,只是让游客看到了这样的外在环境。但是,游客还是游客,演艺还是演艺,没有让游客真正的改变角色。
当所有游客都是看客的时候,一旦游客量比较大的时候,就必然出现嘈杂混乱的场景,从而影响体验。
真正的沉浸式是情感沉浸,而不应该是仅仅的场景沉浸。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我们不要把游客仅仅作为路人看客,要学会把游客变成一个“混”。
观演关系的打破,其实就是一个玩法,把普通的游览,转变成一个开心的游戏体验。
旅游演艺的大投入,对于投资人是脸面,以至于在打造初期让很多人忽略了后事如何料理的问题。所有人都认为旅游景区和旅游演艺都是一次性投入,终生收益的事业。但我只能说,这是大错特错。这种思维只是在给自己的找死之路上铺了第一块垫脚石。
大型旅游演艺的运营成本可能一点都不比前期的投入少,关键是很多的大型演艺,每次的演出成本,都要高于百分之五十的上座率收入,有的可能更高,这又如何保证不死呢?
演艺是一门沟通艺术,大投入不一定能打造经典;小投入不一定就无人问津。船小好调头,一切都是为了博游客一笑,不必要一定搞得那么复杂,就像好多演艺项目一样,看完之后,跟本不知道演的什么。
做旅游就是研究人性,做演艺更是追求欢乐,我们要做的是靠专业降低成本(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靠专业打造经典。
贪大求亡是一种大风气,当然,求亡肯定不是每一个投资人的主观意愿,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搭乘了这趟死亡列车。忘掉所有的案例、忘掉所有的认知、忘掉所有人的忽悠,只考虑两个问题,就是游客笑了吗?我能赚钱吗?